他先前的那个问题不必再问了,其实他并未被舍弃,被取代,相反他又多了一个亲人。
他重重点头,胤礽会好好保护小十的,好好的带他教他,把他培养成最厉害的巴图鲁,让他成为额娘的骄傲。
蓁蓁揉着胤礽光溜溜的小脑袋,笑道:你现在就是额娘的骄傲呀。
前些日子宜嫔和荣嫔过来探访,见到她殿内这些稀罕物,很是艳羡,得知是胤礽送的,就更羡慕了,直说自己有亲儿子还比不上人家养儿的亲。
胤礽高兴极了,趴在蓁蓁怀里,就像等待被顺毛的小猫,又乖又可爱。
他忽然问道:不过,额娘您不喜欢女孩吗?
宫中两位公主都是他的姐姐,他真想要一个妹妹。弟弟足够多了,又都淘气,他更希望有个香香软软的妹妹。
蓁蓁:我喜欢啊,小姑娘粉雕玉琢的,谁会不喜欢。
那您为什么不希望小十是妹妹呢?
蓁蓁叹息着摇头,若小十是女孩,那就是大清的公主。可你看宫里的公主,远嫁到蒙古,难以适应那边的自然环境,大多早早病逝。养育她一场,却听到这个消息,哪能受得住?
即便不愿嫁,也过得艰难你看你姑祖母建宁公主,她的日子可还舒心?
胤礽摇摇头,建宁姑祖母一定不开心。
建宁公主当年被先帝指婚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,夫妻俩也过得和美。后来吴三桂造反,吴应熊和其子都被诛杀,建宁公主丧夫丧子后心如死灰,在宫中偏居一隅,日日吃斋念佛,不问俗事。
其实除了建宁公主,蓁蓁的亲祖母也是一位公主,但一样命途多舛。
那时还是后金国,她祖母起初嫁给了乌拉国主布占泰,后来乌拉被灭,祖母改嫁给祖父生下父亲遏必隆,祖父死后,祖母又改嫁给大伯图尔格,夫妻关系十分僵硬。
再后来祖母与第一任丈夫生下的孩子犯下了混淆宗室血脉的罪过,祖母受到连累被剥夺公主封号,与第三任丈夫离异。她孤立无援,只能恳请兄弟接她回去抚养,却早早抑郁而死。
蓁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得那般坎坷,所以只好祈祷它是个男孩子。
忽然,她的手被一双小手握住,额娘放心,如果小十是妹妹,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,绝不让她和亲远嫁,也不让任何人欺负她。
蓁蓁的手被他握得暖呼呼的,心也暖融融的,好,我相信胤礽能做到,那我们就一起等妹妹的出生吧。
嗯嗯,一起等妹妹的到来。
***
蓁蓁把手头的宫务处理好就移交给了佟贵妃。
佟贵妃接的时候并不高兴。她入宫五六年了,一次孕信都没,反倒是宜嫔、德嫔这些后起之秀好消息不断,现在连同是贵女出身的蓁蓁也有了,她越发更难过。
但面上还是挂着温和的笑容,你好好养胎吧,剩下的事就交给我们。
下个月就是中秋了,往年是只办家宴、赏赐群臣即可,但今年却是要大办特办,还要接待大臣宗室们的女眷,活儿不少。
前不久康熙收到了云南传来的消息,吴家小朝廷内乱加剧,有好几名吴姓大将归顺朝廷,将云南内部的消息一一告之,云南那方畏惧不已,只能关闭城门固守。
可每天仍然有不少人从城内潜逃出来,然后向朝廷驻军投诚。
康熙预判,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,在年底之前,云南吴氏小朝廷必定自我崩溃,三藩将彻底结束!
这场战争打了七年多,中间牺牲众多,终于要结束了啊。
康熙找出曾经的奏报,看到那些伤亡名单,还有至今仍在战场上坚守的高龄将士,他们带着一身伤痛,数年不曾见过家人了。
他生出无限怅惘,遂做了一个决定,下令他们那些年岁已高的战士分批回原籍。
他打算在八月十五这个传统节日当天,宴请朝廷大小官员,赏赐战士银钱。
户部负责前朝的事项,后宫就负责宴席和接待女眷,是以这一个多月来,太皇太后和佟贵妃的宫中宾客盈门,忙碌异常。
蓁蓁和宜嫔怀着孕,就没掺和这些。她是头回怀孕,没什么经验,就常跑过去找宜嫔请教,说完了话,两人一块出去散步赏花,听听戏打打麻将,日子倒是十分清闲。
中秋那日,康熙在太和殿设宴款待群臣,同时,一道道嘉奖的圣旨送出宫,跟着那雪花银去往各处的士兵家中。
对于许多人来说,这个中秋过得极为圆满舒心。
作者有话说:
补更1(昨晚收到朋友中大奖的好消息,一起庆祝,太激动了,静不下心码字,今天慢慢补~)
①引用《演小儿语》,明后期的童谣
第43章
中秋过完,蓁蓁的胎也满了三个月,身形渐渐起了变化。
摸着日渐突出的小肚子,她不由得松了一口气,终于熬过最危险的前三个月了。
原本没怀孕时,她能跑能跳,想吃啥就吃啥,百无禁忌。可自从怀孕后,她就变成了玻璃人,脆弱得不行,得遵从太医的嘱咐,这个要禁那个也要禁。
最难受的就是禁吃食。
秋风起,蟹脚痒,秋日里是吃螃蟹的最佳时节,但是螃蟹性寒,吃多了会出血流产,皇上就不让她吃,不给她讨价还价的余地,直接断了小厨房的供应。
她馋得不行,托胤礽悄悄带了一只过来,结果被嬷嬷抓住,上报给皇上。到最后,不仅螃蟹被没收,连胤礽都给罚抄了两篇作业。
那嬷嬷啊,是皇上特意从内务府挑来监督她的,真真是铁面无情,将规定执行得死死的。
不仅螃蟹不能吃,就连平日里开胃解腻的咸菜、水泡菜也不能吃,说是这腌制的东西盐分太多,进入了身体会吸走水分,容易影响胎儿发育。
另外,她平日喜欢的小零嘴,桂圆、荔枝干、山楂糖葫芦这些都禁了,说是性热、活血化淤,会对子宫有收缩作用,加大流产风险。
还有平时吃的枣糕、芸豆卷等也要控制,点心不能太甜,膳食亦要清淡。
呜呜呜,她的嘴好委屈啊这段时间。
吃食上的困难是没人帮她分忧的,但其他方面却宽容了许多。
首先是鞋子,花盆底好看是好看但是累脚,自从某次皇上看见她泡脚,脚背有挤压的痕迹后,便让她换了软和的绣花鞋,一下就舒服得多。
如今天气转凉,脚受不得寒,还在里面镶了貂毛,暖呼呼的。
听说到了后期,脚会浮肿得更厉害,也不知道那时该怎么走路。
至于她身上的衣裳,换得更是频繁,每隔半个月都会有人来量尺寸,再做好新衣裳送过来,既不会勒着她,也不会过于宽松而显得臃肿。
所以每隔半个月就能看见漂亮的新衣裳,这也是她心情愉快。
当然,最让她高兴的是孩子一直都平平安安的,在一点点的长大。
七八月里康熙忙碌着劳军的事情,到后宫的时间不多,蓁蓁这边也是每次来去匆匆,安排了两个老成的生养嬷嬷照顾(监督)她。如今劳军的事务处理结束,康熙到后宫的时间便又多了起来。
康熙在永寿宫的时候,常常就是拿着一本书对着蓁蓁的肚子念文章,或是弹琴吹笛,甚至还会带着她到骑射场观摩皇子骑射。
次数少的时候,蓁蓁以为皇上是担心她嫌闷,特意带着她出去散心,但次数多了,她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,皇上似乎把这当成了一个差事,来得非常勤快、非常规律。
她实在不解,便问了缘由。
康熙挑了挑眉,拿着书轻轻在她肚子上拍了两下,才得意道:朕啊,在做胎教。朕担心这孩子随了你,长大后才干平平,所以提前教导他,让他一生下来就比别的孩子更聪明些。
这就叫、笨、鸟、先、飞!
比旁的孩子更聪明?蓁蓁惊讶不已,一听说是对孩子好,也就不计较皇上说她才干平平了,真的有用吗?
康熙很是笃定,当然。这法子还是朕从前在《列女传》上看到的。
上面记载了周文王的母亲在怀他时,目不视恶色,耳不听淫声,口不出敖言,能以胎教#039①,后来周文王成为一代明君,正是印证了胎教的重要性。你说,传了一千多年的经验,能没效果吗?
再者胤礽也是朕这样教导出来的,是不是比胤禔和胤祉他们更聪慧些?
这
蓁蓁原是想反驳的,但看到皇上用胤礽当例子,就有些动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