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着看 > 都市言情 > 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 > 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(64)

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(64)(1 / 2)

哦,这样啊。

哦?那是什么意思啊。

皇上,您不会反悔了吧。

反悔什么?

您刚不是说了嘛,这书不该被禁呀。蓁蓁有些着急。

康熙轻笑,你担心朕要禁它,为何担心?

您方才不是说这是好书吗?好书被禁了,多可惜呀。所以,您不会禁它吧?

康熙没出声,沉默的往前走。

蓁蓁连忙跟上,跟了好一会儿,都没听到声响,她上前拉住康熙的手,皇上,您说句话呀。

还在挂心书的事情?康熙诧异的看了她一眼,朕不会禁的。不过,你为何对此事如此上心?

他方才就是在思考这事。

从他看见这书、去验证这书,再到获得全本,看完后又知悉这书被禁原因和其作者经历,一环接一环,彷佛每一步都有人算计好,在背后推波助澜。而那个引导的人就是蓁蓁。

他不喜欢被人算计,所以方才的心情有些不快。他知晓蓁蓁没有歹意,但她这般上心的意图是什么呢?

蓁蓁道:臣妾就是觉得这书的内容太好了,不忍心它被封禁,日后失传。这里头记的可都是老祖宗们的智慧,若是丢了,多可惜。

她说得很真诚,康熙便消了疑心,放心,不会失传的,朕会让人把它放到文渊阁里珍藏。

可这不一样是束之高阁吗?臣妾看那上面记载的东西,都是非常实用的,工艺技术不都是要常用常新吗?如果不用,怎么能升级精进呢?

臣妾以为这书最好还是流入民间,也许有人会从上面得到启发,有更深的造诣呢。毕竟民间人口众多,出现天才、奇才的可能性更大。

更深的造诣

康熙再度沉默。

他想起自己之前视察养心殿造办处时生出的疑惑,造办处明明招揽了全国最厉害的匠人,却只能守成,无法精进,更勿谈创造。

难道真的是他管得太多,限制了他们发挥聪明才智?

贵妃说的那种可能,或许、可以试试?

嗯,朕不会再让这书束之高阁,朕会叫人仔细钻研,把这里面的东西都学透。

回去安置吧,夜深了。

好。

**

康熙办事的效率一向高,再者马上就是秋收的季节,他便让造办处按照《天工开物》的记载,造了一批新器具,打算等收割的时候和如今的农具做对比。

半个月后,玉蜀黍成熟,正式采摘。

康熙带着王公大臣们下去体验了一日,让众人不忘稼穑之苦。

玉蜀黍收完,康熙命人计算亩产量,发现今年比去年增加了二十多斤。虽然一亩地只增产了二十多斤,看着不多,但全国不止一亩地啊,哪怕是一个村子,也有一千多亩地,那就能增产两万多斤粮食!

一个村庄能增产两万斤粮食呀,能养活不少人口。

康熙乐得当晚喝了一坛桂花酒,醉得一塌糊涂。

过了两三日,仙稻也成熟了,穗儿黄澄澄、沉甸甸的,几乎把稻秆都压弯了。

康熙亲自去收的,毕竟就那么一颗穗儿,种子本身就少,培育出来的也没几株。花了两刻钟的功夫,他就把这批精心培育的仙稻收完了,捶打下来,放在烈日下暴晒。

第二日,稻谷晒干,装起来用升斗测量,大约有一升半。

康熙叫人匀了半升出来,将它舂成米,再送去御膳房煮熟。

不多时,一盆米饭端上了膳桌。

瞧着康熙要去拿筷子,梁九功抢先道:皇上,让奴才先试菜吧。

皇上虽宝贝这个仙稻,可谁也没尝过啊,谁知道能不能吃,万一有毒呢?万一粗粝得刮嗓子呢?

皇上出了事,他也没好日子过,还是让他先去试菜,探探这仙稻的底儿吧。

康熙看着面前晶莹剔透的饭粒,心情很愉快,行,你试吧。

梁九功夹了一筷子,放进嘴里,豆粒大的眼仁立马瞪圆,有了神采。

这仙稻当真儿配得上这名,比宫里的碧粳米还好吃。

如何?

甚好甚好。梁九功翘着兰花指,几乎将仙稻夸出花来。

康熙笑意里带着几分自得,仙稻可是上苍赐予他的,能不好吗?

朕也来尝尝。

嗯,口感清爽,不粘不腻,有淡淡的回甘和清香,非常好。

康熙很满意,将这次做好的米饭,匀做三份,送到太皇太后、贵妃和太子那里,让他们也尝尝。

他原本还想再匀半升稻子出来,舂成稻米,叫诸皇子也尝尝,深思后还是放弃,都留着做种子吧,明年多种一些。

一升的稻种,培育成秧苗,约莫能种满三四亩的水田,收成可以翻上好几倍。并且种植面积扩大了,才好估算亩产量。

康熙倒是有些盼望日子能过快一点,最好马上就到明年的春天,他想继续试种仙稻。

时间如流水,四十天后,畅春园里的普通稻种成熟了,终于用上新造的那批农具。

除了刚开始教大家怎么使用,多耗费了一点时间,熟悉后,在那些新器具的辅助下,农人们的收割速度加快不少,人也轻松省力一些。

康熙越发觉得这个《天工开物》不该被封禁,里头记载的都是好东西啊,尤其是这些器物,比如今普遍使用的效率高出一半。

他让人把这些书印刷了几百册,送到各省,各省再往下面的州县派发,叫人把这上面的器具造出来,推广使用。

水稻收完后,便是中秋。中秋刚过完,康熙就带着一干人去木兰围场行猎。

有了去年出巡的经验,今年的筹备工作做得更好,康熙将所有的孩子都带出去了。孩子要去,他们的生母、养母自然也跟着一块去,这出行的队伍变得很臃肿,行进的速度并不快。

出巡是个高兴的事儿,不过走了三五天,大家就兴致缺缺。

路途不平,马车颠簸得厉害,人坐里头并不舒服;其次,旅途中的供应本就不如宫里、园子里及时,何况这么多人,难免会有疏漏、照顾不周。

众人这吃不好、休息不好,哪还有好心情?

正在大家精神萎靡的时候,南边传来了好消息。

施琅居然拿下了澎湖列岛,将郑氏打得落花流水!

七八月份,沿海本该是台风肆虐的时候,谁也不敢贸然出海。郑军统帅刘国轩便是这么猜测的,料定施琅不会带兵进攻,放松了守备。

谁料,施琅偏要兵行险着,带着两万水师、两百艘战船,杀过去了。并且天公作美,非但没遇到台风,海上的风向对清军还是有利的。于是,施琅对手下的将士们说这是上苍在庇佑,是正义之举,故而众人作战时更为勇猛。

刘国轩被打得措不及手,加上指挥不当,节节败退,伤亡惨重,开战不到六个时辰,就带着残余部队狼狈逃离,退回台湾孤岛。

康熙看着这封捷报,龙心大悦。

到了围场,康熙将这个消息告之蒙古诸部,一来是分享喜悦,二嘛,也是为了震慑那些不安分的小部落。

今年的木兰围猎,准噶尔部落又没来。

康熙记得很清楚,自己有派人去通知过,对方却置若罔闻,是越发不把他当回事,越发猖狂了。

第98章

准噶尔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,康熙心中已经拿定主意,等台湾的事情了结,就要收拾它。

但准噶尔也是蒙古的部分,他担心与其交战时,蒙古其他部落会帮助准噶尔,或者因为这件事心生芥蒂,进而跟大清产生隔阂,故而他对到场的蒙古部落越发亲善、刻意拉拢。

一起打猎、喝酒,畅谈往事,这是以往常做的。除此之外,康熙还邀请蒙古亲王们参观自己的营帐,以示信任和亲近。

蒙古人几乎一辈子都住在草原上,对于中原的新鲜玩意很是陌生,康熙便一一耐心讲解。

若是哪位蒙古王公生病受伤了,康熙还会带着自己御医,亲自前往探望关心。

康熙的诚意,蒙古王公们都感受到了,也回以同样的热情和真诚。

最新小说: 误摘高岭之花后我遁了 离婚后,全员火葬场[恋综] 反派全家崽崽控 穿成豪门亲妈我哈哈哈哈哈哈 重生之神级奶爸 嚣张嫡女娶进门,残疾世子有福了 有妖气的游戏 带着淘宝去种田 从杀猪开始的逆袭 在第六次失恋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