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'
遍及各个行业,交通、教育、物流、医疗……甚至是公务员!
波及范围大到离谱。
相比之下,CC游戏公司门口的玩家抗议,不过是其中一朵不起眼的小浪花罢了。
林游回忆一下,上次关注英国的新闻,好像是英国玩家打算学习德国玩家的“先进经验”,放弃无力的抗议游行,而是尽可能联合足够多的人,组织全国性大罢工。
以此来传达自己“有力”的声音,让服务虚拟世界的服务器顺利落成。
后来因为忙别的事情,他没有再跟进这件事。
但是看现在英国愈演愈烈、如火如荼的大罢工,林游震惊不已:
“这是……英国玩家搞出来的?”
“他们这么牛逼吗?!”
“德国玩家哪配当你们的老师啊!”
这也太离谱了!
但是……如果是这样的话,为什么看不到多少关于[服务器]和[虚拟现实]的标题?
这些大罢工喊的口号,要么是提高薪酬待遇,改善工作环境,要么就是养老金和就业保障之类的问题。
根本看不到什么玩家的声音。
林游扭头看向抱着他胳膊的小梦:“小梦,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?”
“小梦当然知道啦!”
小梦骄傲地点点头,然后,林游面前纷繁复杂的一个个新闻页面,就立刻开始快速移动位置,重新排列。
同时大量的新窗口被打开,一条条新信息加入到这场信息风暴中。
不过几秒钟,一条清晰的时间线就被小梦整理出来,展现在了林游的眼前。
林游顺着这条时间线,一个个标题看过去。
他希望找到那个转折点。
但看完整条时间线后,他才发现:并不存在那样一个关键的时间点。
一开始就是玩家抗议,接着从抗议到罢工。
起初罢工的规模也不大,在网上的影响力,远超在现实中对社会的影响力。
但后来有人觉得,反正要罢工抗议,干脆把不爽的事情顺带全抗议一遍。
于是便在罢工抗议的口号里,加了几句:“提高薪酬待遇!”“改善工作环境!”“抗议延迟退休!”
这种行为迅速迎来了大量效仿。
而这些口号,产生了远比他们之前口号大得多的影响!
大量网民自发加入加来,罢工抗议的声量与日俱增。
再之后,第一个职业工会冒头,组织会员进行有组织的大罢工。
然后是第二个、第三个、第四个……
到这个时候,关于虚拟游戏和服务器的事情,已经没多少人喊了,反倒是后面那些口号越来越响亮,如一场雪崩,浩浩荡荡的席卷全国。
“果然,工资、医疗、养老,这才是永恒不变的社会议题。”林游忍不住感慨道。
在这场罢工浪潮中,玩家的抗议,不过是一个引爆火药桶的引子。
也不知看到如今形式,英国的政府机构有没有后悔?
毕竟要是早点答应玩家的要求,也许就不用面对如今这个烂摊子了。
同时林游也不得不担心:经过这么一轮“大闹”,云梦的服务器中心,还有希望在英国落脚吗?
换位思考一下,如果有人给他造成了这么大的麻烦,那他肯定不会让对方太痛快……
不仅如此,在这种大罢工的浪潮下,哪怕英国政府同意了,恐怕这服务器中心也建不起来。
换言之,英国玩家大概还要面临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延迟,继续跟印度在T3战区里相爱相杀。
除非……
把服务器中心,搬到爱尔兰?
这个念头刚一冒出来,林游就想到了另一件事:
“似乎……爱尔兰和英国,也有仇?”
第683章 下一个被颠覆的行业?
林游心里摇摆了一阵子,决定用过去的经验来处理这件事,那便是:
遇事不决——
就当没遇到这事儿。
下个月再说。
说不定到了下个月,事情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。
他毫无压力的将这件事抛之脑后,带着小梦这个童工,继续《长安》的开发工作。
与此同时,玩家们则懵逼地看到:《刺客联盟》和《疾速追杀》这两部电影,真的开始宣传了!
云梦没有在线上宣传上花太多钱,以往流行的明星采访,电影花絮,电影自媒体宣传等等等等,云梦一个也没搞。
原因很简单:这两部电影严格来说,跟全CG电影是一个性质。
当然,这是下一个时代的技术,也许可以称为“全虚拟实境电影”。
在这部电影中,演员都是游戏里原本就有的NPC,跟他们搞采访,那不是给自己加工作量吗?
至于电影花絮……技术类的背景花絮,也没什么噱头。
最后是线上的媒体宣传。
这个……以云梦如今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,实在没那个必要。
不如把钱省下来,换成票补,补贴给观影的影迷。
而且沈屏也觉得,这部分钱完全没必要花,等线下布置完毕了,完全可以白嫖。
这个预测很快就应验了。
今天一早,上班路过影城的玩家们纷纷发现:《刺客联盟》和《疾速追杀》的大幅海报,出现在影院外非常醒目的位置。
那些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再熟悉不过的人物,此刻像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大明星一样,被印刷在海报上,看上去毫无违和感。
这突如其来的惊喜,让他们忍不住掏出手机,咔咔就是一顿连拍,然后麻溜地发到网上,跟大家分享这个意料之外的好消息。
网友们一看,起初还不太信,以为是看完《大都会新闻》后来整活儿的。
他们抱着求证的心态打开订票软件,寻找12月23日上映的电影。
结果真的看到了《刺客联盟》!
再往后翻12月24,《疾速追杀》也赫然在列!
再换一家影院,这两部电影也在!
这下彻底实锤了,云梦真的要在现实的电影院中,放映《刺客联盟》和《疾速追杀》。
对此反应最大的,不是玩家们,而是各大电影媒体。
[虚拟实境电影]这东西,性质上虽然跟[CG电影]相似,但效果上却截然不同。
它真的可以完全摆脱对现实影星的依赖,甚至很多幕后工作者也可以省去。
在这种情况下,这两部电影的制作成本,必然低到惊人。
就眼前来看,对影视行业的冲击还不会太强,因为这两部电影成本低,是因为那些成本都在制作游戏的时候投入过了,电影不过是“周边”产品。
如果想要从零开始制作一部新电影,那场景、人物、特效的制作,同样要花费大量成本。
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云梦的数据库越来越丰富,这种成本必然会不断下降。
也许在未来,性价比最高的电影制作方式,都是在虚拟世界里制作?
——当然,前提是云梦愿意为出品方提供这个权限。
《电影周刊》资深记者聂光尧,第一时间转发这个消息,并进行了长篇评论——
“以云梦惊人的发展速度,如果林游有意颠覆当前的电影制作模式,那么很可能在半年之内,影视行业就会迎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
“电影幕后工作者们不需要担心,你们的经验是不可取代的,即使在虚拟世界,也可以继续发挥价值,甚至有先进的技术支持,工作可能还会更轻松。”
“演技精湛的演员们,同样不需要担心。我相信,为虚拟人物制作精细复杂、有层次、有深度的表演,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比找演员更高、更费心思。”
“但是,如果不需要太复杂的演技,只需要负责养眼的俊男美女角色,那么虚拟人物,应该不难胜任。”
“演员再帅再漂亮,还能比人工创造出来的虚拟人物更好看吗?”
“所以各位年轻的演员们,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中长久发展下去,不被虚拟人物所取代,那么好好钻研演技,也许是唯一的出路。” ', ' '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