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夏山父子俩打死了野猪,救了他们父女俩。
那个女孩14岁,长的亭亭玉立,读书识字也是样样精通。夏季也是一眼就看上了。
那个女孩也对夏季一见钟情。
于是就在前几天,请了媒婆定了亲事。说是选了明年三月中旬的日子成亲。
夏东青和陈氏,知道这门亲事是错过了,也没什么好说的。
于是当晚陈氏就找了夏如桑。
我今天来就是给你说,镇子陈震的事情。这门亲事,我让你二姐夫去说。争取找个时间定下来。
娘,我不想嫁给他,我不喜欢他。
你不嫁也得嫁,15岁的人了。明年就16,我看你不嫁人以后有什么脸面出门。
娘就不给我找一门好一些的亲事吗?
好一些?这还不好?你也不看看你自己。斗大的字不识两个。之前让你去和五丫头六丫头一起读书识字,你怎么说?现在你嫌弃杂货铺老板的儿子配不上你是吧,那你给娘说,你觉得你能嫁给什么人?陈氏真的是挺生气的,这女儿心比天高,怎么不想想,现在我们这样的人家,哪里还能找到更好的人家。
我我不管,娘,你要执意让我嫁给杂货铺儿子,那我就死给你看。夏如桑哭着说。夏如桑觉得凭着自己长的有几分姿色,嫁个高门大族也是可以的。凭什么嫁给那种杂货铺的儿子。
第33章 夏如桑定亲
夏如桑去了一次县城。
觉得自己家能买的起这么大的院子,也算大户人家了。怎么就不能嫁更好的人。
你你你真的是要气死我。陈氏被夏如桑气的发抖。甩手走人。
回了屋,喝了好几杯水,都没能冷静下来。
于是只好哭着给夏东青说了情况。
夏东青也很无奈。只好安慰到。
媳妇儿,闺女她不嫁给杂货铺的儿子那就算了。逼着她嫁过去将来过得不好,不得埋怨你吗,到时候看着她日子不好,你也心里不好受。不着急,慢慢相看。我们给她多准备一些嫁妆,就算年纪大一些,也是没有问题的。
也只能这样了。我改天去给二丫头说一下,这门婚事就算了。再看看别的。
恩,这就对了吧。你也别着急上火。咱们儿子醒了,可能饿了。说着就听到了孩子的哭声。
陈氏看着儿子醒了,连忙去给他换尿布然后喂奶。
就这样,夏如桑的婚事就耽搁了。
四月中旬。
家里又开始忙着摘西瓜。
夏东海负责给县城送去1000个,夏东青负责给镇子上送去500个。第一批也就卖完了。
第二批预计一周后可以摘。
第二批摘了1300个,镇子上送了500,县城送了800。
月底又摘了一批。
镇子送了500,县城送了800。
西瓜数量也越来越少。
五月初,最后一批西瓜。只摘了1000个,一边送了五百个。
这一批总共赚了2550多两银子,除开各种开销和人工费。还剩了2500多两。
周氏依旧给每房拿了100两当作零花钱。剩下的自己存了起来。
县城买了房子,加上这次的银子,周氏存了有五千多两银子。
大房一家回了庄子。
带回来了好消息。
夏子玉顺利通过了县试和府试,考上了童生。
镇子的夫子,推荐夏子玉到县城得香山书院去,一般考上童生后都回去那里,那边历来考出很多举子。
夏春羡一听立即同意,这可是家里考出的第一个童生,当初大孙子就是没考上才放弃继续读书的。
并且现在条件好了,不像之前为了供大孙子上学,全家都得紧衣缩食。
夏春羡很高兴,于是家里准备了好些东西,给夏子玉庆祝。
很快,这一年又过去了。
夏如是来到这里三年了。
自己也满了9岁。
这一年,夏如桑16岁。
去年爷爷奶奶张罗了好几家人,她的看不上。于是爷爷和奶奶就不管了。让二伯自己做主。
今年又去县城小住了一些日子。
夏如桑一听说去县城,平静的心又开始躁动起来。于是每天在路口等着跟萧辰彦碰面。
萧辰彦今年14岁了,越来越帅气了,但是依旧是整天摆着一张冷的可以结霜的脸。
夏如桑有一次站在马路上,看着别人的马车过来也不知道让路。
没等来萧辰彦下马车,却等到萧晨彦表妹推开了马车的帘子。
就你这样的,还什么马车都敢拦。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,也不瞧瞧自己几斤几两。若是想死去自家屋子里上吊,真是晦气。海凝雪。
海凝雪,今年13岁。当真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。条条大路通罗马,她出身就在罗马。
海凝雪是萧辰彦母亲海燕然一母同胞的弟弟之女。海燕然的父亲海慕于,也就是海凝雪的祖父,是当朝太子太傅,从一品官员。
海燕然母亲秦氏,也就是海凝雪的祖母出生武将世家秦宏森之女,秦宏森是当今圣上亲封的绥远将军。正一品官员。
海燕然的亲弟弟海喻之,也就是海凝雪的父亲,是当朝大理院少卿,正三品。
海雪凝母亲是当朝皇后的亲侄女。
夏如桑看着海凝雪从萧家的马车下来,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。傻站着,也不知道让路。
还不让开?赶车的小厮,看着不耐烦的海家大小姐,直接把鞭子甩到了夏如桑的脚跟前。
夏如桑被吓得连忙让到了一旁。
小厮赶着马车到了萧家的大门口。
海凝雪下了马车,转头看了远处巷口的夏如桑一眼。
这小地方的人,还真是不可思议。表哥要是被这样的人坏了名声,那还得了。
海凝雪说完,给了丫鬟一个眼神。
是,奴婢知道怎么办了。
给个教训就是,不必太狠。海凝雪
奴婢知道。
说完海凝雪转身进了门。
当天夏如桑就被那丫头掳走了,狠狠的揍了一顿。警告她,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肖想的。
这一顿打,夏如桑是真的怕了。
从此也就不敢再去巷子里晃悠,她知道那样的身份她惹不起,不然可能就真的会死。
于是在二伯娘又一次给她说亲事的时候,她同意了,说爹娘做主就好。
陈氏还以为自己长大了闺女懂事了,却不知被人揍了还威胁了一顿,说如果下次还敢出现在萧辰彦年前,那她就会是一具尸体。
这一次是媒婆来说的亲事,是一个叫邓新的读书人,16岁了。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张氏,老爹死在了战场上,母子俩相依为命。
张氏平在镇上做绣活,家里条件虽然一般,但这孩子有读书的天分,若等个两年考上了秀才举人,那以后身份不就水涨船高了吗。
夫妻俩觉得是这个理。
于是就跟夏春羡和周氏商量,老两口都没意见就同意了。
于是六月初十。
张氏带着媒婆上门提亲。
邓新和夏如桑都不小了,成亲就选了八月初八。
就这样夏如桑的婚事定下来了。
只有不到两个月。
二伯二伯娘忙着为她准备嫁妆。
周氏和夏春羡在县城买了一处小宅子,花了三百两,只有四间屋子,还有一间仓库和一间厨房。是给夏如桑的嫁妆。
毕竟邓新家只有一个娘,如果他们要去县城,就算有了孩子,四间屋子足够这一家人住了。
夏如是给三姐准备了一对之前买的银手镯,一对玉手镯。一根金发簪,一根银发簪当嫁妆。
虽然不喜欢她,但是她除了嘴碎也没害过自己。想着她嫁出去,不用天天见着,也很开心,就大方了一回。
第34章 夏如桑成亲
转眼到了八月八日。
夏如桑成亲的日子。
亲朋好友都已经到了。
夏如是和娘去给夏如桑添妆。
把一早准备好的礼物,都送给她。
娘还准备了十几匹上等的布料,以及春夏秋冬成衣一套。
夏如是来了第一次见这个这个时代的婚礼。
果然出嫁的时候,条件好点的家里,都会给出嫁女准备够用一辈子的物品。
奶奶送了县城里的小宅子,二伯准备好了所有的家具,以后也不用购买。
爷爷送了100两银子。
大伯和大伯娘送了十几条棉被。
大哥哥和大嫂嫂送了十两银子。
二姐和二姐夫也送了十两银子。
二伯娘不知道给亲闺女添了多少嫁妆,但看样子也不少。
很快,迎亲队伍就来敲门了。
大哥哥和四哥哥守在门口。
双方开始了诗词接龙。
最终这个三姐夫文采不错顺利通过。
三姐拜别家长后,四哥背着三姐上了婚车。
一家人站在门口。
在敲锣打鼓声中,目送夏如桑离开。
接着夏春羡和周氏忙着去院里招呼亲朋好友。
忙了一天。
送走了所有的客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