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顾半夏进府。
九千岁在太师府门口停留了些许,才回去千岁府。
路上。
方圆抠了抠自己的太阳穴,他就纳了闷了,奇了怪了,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了,让他想办法把太师家的马车搞坏,然后
就沉默着一言不发的坐了一整路?
这算什么事啊?
九千岁的马车拐了几道拐角。
在一处极其黑暗的巷子里停了下来。
大约过了两炷香的时间。
有人的脚步声传来。
紧接着。
马车的帘子被掀开,一个人上了马车。
方圆带着轿夫守在巷子两端。
月朗风清。
晚上
顾半夏翻来覆去的睡不着。
身边的小六睡得像个小猪似的。
顾半夏翻了个身,面对着小六。
小心翼翼地将手指伸进小六的脖子。
嗨!
还有点小困难呢。
小家伙都快没有小脖子了。
好不容易将两根手指伸进去,夹住了一根细绳,小心翼翼的将那根细绳抽出来。
细绳上绑着的一块碎玉佩出现在了顾半夏的面前。
顾半夏闭上眼睛。
把碎玉用小六身上的衣服包裹两层,轻轻的摩挲着,感受一下手感。
不用眼睛去看,只用感觉。
这感觉很快就和之前捡到九千岁的香囊相对上。
一模一样。
顾半夏倒吸一口气。
如果这块碎玉是真的将崽崽们、九千岁和东宫之间联系起来,那么今日的刺杀之事是不是也和九千岁有关系?
谜团的心理越滚越大。
顾半夏似乎已经等不到崽崽们主动告诉她的那一天了。
如果一切和她猜测的一样。
那么目前崽崽们在京城可谓是如履薄冰,危险重重。
到处都是隐患。
沈沉和青竹来到顾半夏家。
姐,你托人去找我干什么?
有件事问你。
先太子的事在整个大周朝都是一个忌讳,顾半夏想过了,就算是她去问干爹,干爹都不一定能实话实说,所以她想了一圈后,将希望放在了沈沉身上。
顾半夏指了指对面,坐。
沈沉和青竹一起坐下来。
顾半夏给两人倒了一杯水,沈沉,不瞒你说,我是有件事情需要你帮忙。
沈沉连忙说道,姐,有什么事你就吱声,只要我能办到,一定肝脑涂地,在所不惜的。
半夏连忙说道,没有那么可怕,沈沉,我最近几天在外面听到了一些故事,但是他们都说的没头没尾的,我就觉得很好奇,所以就想问问你。
沈沉拍着胸脯说,姐,你说什么事,我知道的一定言无不尽,我不知道的就想办法去给你找人问。
顾半夏也不和沈沉兜圈子。
直言不讳的说,那个我想问问你,先太子的事!
此话一出。
沈沉的脸色有些难看,姐,你问这个做什么?这件事情知道不知道没什么意义。
顾半夏叹了口气,我主要就是好奇,加上那天宫宴发生的事,我就忍不住脑补一些故事,但是来龙去脉我都不知道,所以好奇心越发严重,都到了吃不好睡不好的地步了。
沈沉咬了咬唇瓣。
少年欲言又止。
青竹翻了个白眼,这有什么不能说的?姐,我跟你说。
顾半夏不可思议的问道,你知道?
青竹自然而然的点点头,我当然知道,我师兄跟我说过,这也不是什么秘密,整个京城估计没有不知道的,只是大家都忌讳,不敢说而已。
沈沉耸了耸肩膀,算了,还是我说吧。
先帝在位期间。
子嗣单薄。
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,只有四个儿子。
第324章 先皇后宫(2)
大皇子正是当今皇上,生母是当今太后,原本只是惠妃身边的一个小宫女,勾引了皇上,被惠妃找借口打入了辛者库,后来大皇子六岁的时候,惠妃无子,逐渐失去恩宠,这才想到了把小宫女母子俩接了出来。
从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宫女一路爬到当今太后的位置也是有本事的。
二皇子正是先太子,生母便是先帝唯一的皇后,只是皇后娘娘英年早逝,在小太子四五岁的时候就因病逝世,小太子只好养在了皇贵妃的名下。
三皇子正是皇贵妃的儿子,兄弟俩从小感情甚好,三皇子文学造诣甚高,却因为违背先皇的旨意,娶了一位医女,一直被先皇刻意冷落。
还有四皇子,四皇子是皇帝最小的儿子,如今年龄也便十七八岁,被当今皇上封了一个闲散王爷,整日寻花问柳,饮酒做对,倒是也过得逍遥自在。
时间线拉回到当年。
当年的太子辅佐皇帝,勤政爱民,口碑极佳,众大臣纷纷对太子殿下不吝夸奖,加之对于先皇后的追念感情,也让皇帝更加喜爱这个儿子。
后来。
先皇不知为何突然沉迷上了炼丹,他始终相信天底上有一种长生不老丹药,派遣了不知多少臣子去帮他五湖四海寻药。
也尝试吃了不少丹药,没有长生不老,倒是把自己的身体吃坏了,生了一场大病,眼看着身体越来越差,遍访名医也无济于事。
一天不如一天。
后来。
不知什么样的机缘巧合之下,有大臣向皇上举荐了一位道人,据传闻这位道人,明阴阳,懂八卦,知奇门,晓遁甲,有病乱投医,皇帝立刻亲自接见。
那人见了皇帝的第一面,只是看了看皇帝的面相,就说皇帝如此是有小人作祟,他在宫里闭关三天,寻出幕后作怪之人的方位。
而方位指向的位置正是东宫。
皇帝大怒。
立刻派御林军前去搜东宫。
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,御林军却真的在东宫之中搜寻到了巫蛊之物,甚至还搜寻出了一件龙袍,皇上顿时龙颜大怒,立刻下旨将太子押入大牢。
第二日的朝堂之上,因为三皇子替太子求情,皇帝株连,顿时也将三皇子下狱。
两皇子在大牢里被关押了足足一个月。
皇上不闻不问。
在道人仙丹的作用下,皇帝的身体越发强健,每日整个人都给人一种容光焕发的感觉。
他越发相信自己之前患病就是因为太子诅咒自己早死。
甚至突然之间就对太子起了杀心。
那些拥护太子的臣子们得知消息,纷纷结队而行,在乾清宫门口,长跪不起。
多人的劝说,让皇上终于隐隐约约有了改变主意的迹象。
可这时候。
皇上身体却更差了。
他再次找来道人,道人再次闭关,矛头依旧指向太子,说是太子及其党羽们要拥护太子登基,将皇上抬入太上皇的位置。
皇上一听这还了得。
他还没有死!
就巴不得尊他为太上皇了。
皇帝一气之下就病倒了,在病榻上传出来了一道圣旨,将太子一家三皇子一家,以及替太子和三皇子求情的臣子们全家,通通格杀勿论,一个都不留。
圣旨一下。
朝堂震荡。
如此恶毒,所以有人怀疑这张圣旨并不是皇帝亲自拟的,然而,皇帝被抬出乾清宫,亲自承认圣旨之意是他心意。
御林军却只能依旨行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