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是有事耽搁,我可能就来不了,您是知道我的情况的。其他的不好多说,这里还有两个外人在。
张院长点点头,这是自然,你有工作忙可以暂时不来,但得跟我说一声。
可以,我先去上班了,你忙着。
他们是谈妥了,纪良才和梁明柯却更迷惑了,眼睛就差写上迷茫二字。
张院长亲自将人送到门口,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楼梯口,转身与纪良才和梁明柯说话。
这位钟医生不仅是咱们城西一院的医生,还是华大物理系的教授;同时在医大也有挂职,难得的人才啊!可惜,不专攻中医,不然就能全天上班了。
不能全天上班,病人来看病也要找时间才行,这是一点是最麻烦的。好在,钟毓秀的医术那是真好,往往开着最便宜的药,却能把患者的病治好,不像有些医生药不对症,吃了药也没多大效果。
因着这一点,钟毓秀的患者有许多的回头客;人家来就找钟医生,不要其他医生。
纪良才和梁明柯着实吃惊,相视一眼,从彼此眼底都看到了震撼;一个人在三个地方挂职,职位还都不低,这已经不能用人才来形容。
梁明柯收敛心神,问道:张院长,按您说的,这位钟医生在医大、华大、城西一院都有职位;那要是忙起来的时候,不是脚不沾地?她的年龄可不大。
瞧着也才二十出头,这样的姑娘家,真能把医术和物理系学精?别是走后门吧?
可人家的修复液是实打实的成绩,对了,她还有一位老中医老师,是医大的校长;也有可能是那为校长在为徒弟铺路呢?
年龄是不大,才二十二三;具体的我不能多说,这位是真正有实力有才干的,她虽然不常来城西一院,咱们医院好些医生都挺喜欢这姑娘的,你们相处久了就知道了。张院长不欲再多言,说这么多也只是让他们别得罪钟毓秀。
钟毓秀这姑娘知识面广,挂职也多,对城西一院这份工作还真不看重;当初,他可是听说,若非她老师徐校长安排的,这姑娘都想撂挑子。
有能耐的人,都有些脾气;可是吧,这姑娘在为人处事方面实实在在的可以,为人谦虚低调好学,教养好,对待病人时不说多温柔,但绝对是细心周到,一视同仁。
纪良才问道:张院长,钟医生是恢复高考后考回城的?
对。张院长点头,她的成绩十分辉煌,你们好好处。
我们知道了,谢谢张院长提点。梁明柯双眸细微一眯,瞬间又恢复原来的状态,眼底划过深思。
张院长稍稍放心了些,道:走吧,我带你们去办公室,至于合同,我这边需要准备一下;准备好了再叫你们上来签字。
第325章 坐诊
三人一道下楼,前往空出来的办公室;到了办公室,打扫卫生的阿姨还在擦桌扫地,灰尘十分大。
张院长脚步一顿,并未退缩,对两人道:这里就是钟医生以前的办公室,她本人因着分娩请假了几个月;办公死无人进去过,灰尘大了些,清洁工正在打扫。
挺好,面积很大,我们两人共用也够了。纪良才说话了。
梁明柯点头,挺好的,有劳张院长想的周全。
也是赶上了,不然,我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的办公室,只能让你们和其他医生挤一挤;说来还是钟医生来的及时。相对两位新来的医生,张院长更偏向钟毓秀这位徐校长亲传弟子。
中医是落寞了,可,他比谁都明白;只要徐校长一天不死,又有钟毓秀这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弟子,中医一脉迟早会崛起。
现在拉拢他们,比崛起后再拉拢,效果可大有不同。
现在拉拢是雪中送炭,崛起后拉拢只是锦上添花;雪中送炭难,锦上添花易,孰轻孰重,他心里有一杆称。
纪良才、梁明柯相视而笑,多少看出了点儿端倪,对钟毓秀的重视程度又拔高了一截。
等了十来分钟,办公室内灰尘尽去,焕然一新。
好了,你们先熟悉一下环境,顺便办理入职手续,领取粮票。张院长交代完,两人点头应好,张院长这才转身上楼而去。
纪良才和梁明柯进办公室查看范围,划分区域;其实也没什么好划分的,办公桌够大,一人一面就可以,至于办公室内摆设的物什,共用便是。
再说徐校长办公室。
钟毓秀搬来一张凳子,放置在办公桌另一端;复而,将带来的资料和病例数据等东西整理齐全放置在办公桌一侧,老师没来,不管办公室内的柜子里是否有空缺,她都不会去动。
这都是基本的教养问题。
不管多亲近的人,都不可随意动人家的东西。
钟医生,这里有两位病人听说您开始上班了,指明了非要您看病,您看?一名年岁长的护士长不知何时到了门口,出言询问。
钟毓秀回头看去,是个什么情况?
只是普通感冒,有一个扁桃体发炎,吃了药一直不见好;另一个是发热,总是高低热不断,退了第二天又开始发热,他们都换三个医生了。护士长摇头叹息,这不,一听说您来上班了,就想找您亲自给看看。
钟毓秀心下了然,让他们过来吧,我现在有空。
好的。护士长转身离去,十来分钟后回转,领着一老一小进来;这两名病人身边跟着负责照顾他们的人,老人身边是一名青年男子,大约二十岁出头的样子,小孩儿身边跟着的是一名青年妇女。
钟医生,病人来了。
钟毓秀点点头,他们的病例可拿来了?
有的有的。那名老人家频频点头,走上前当仁不让的坐在了给病人坐的凳子上,钟医生,你可来上班了,你在的时候,我一直在您这里看病的;您医术好,开的药也便宜,吃了就能好。您有事儿这几个月,我感冒了好几次,每次都是拖好的,吃药也不管用;这次的发热,断断续续的,再拖下去,我这把老骨头都要交代了。
发热断断续续,也是会拖垮身子骨的。
并且,发病的时候,头脑昏沉,总是昏昏欲睡;整个人都没精神,一天睡到晚,就是身体健朗的人迟早也得病,更别提生病的老人。
好的,先给我看看你的病例。毓秀态度温和,知道病人是信任她,也理解这位老人家此时的心情。
好好。老人家将病例单子交给她,这是我看过的三位医生开的药方,还有病例。
钟毓秀接过去看完后,心下有数了,老人家一开始只是邪风入体导致发热,疏导一下就好了;可,第一位医生给她开了退烧药就不管了,第二位因着她的发热不好还给她输液,配合吃药;第三位直接开了中医扶正汤,这些都能治疗发热。问题就出在,第一位医生开药不谨慎,一开始直接扶正疏导就能好。
之后越拖越严重,吃的药还不少。
我知道什么情况了,您老现在是不是头晕脑胀,牙齿酸软,伴有轻微疼痛;呼吸急促不均匀,肌肉酸痛难耐?
老人家连连点头,就是这样,就是这样,钟医生,还是您医术好;都没把脉就知道有那些病了,我这身上啊!酸的晚上都睡不着,骨头都跟着软了一样,难受的很。
老人家,没事儿的,这些症状都是发热引起的;我给你开三副中药,吃三天就能好。钟毓秀浅笑安抚,在病例本上写明症状,及她曾经吃过的药作为反面例子;写好后又抄写了一份到领一份药方本上,写完撕下来交给她,一副药煎药四次,第一次一瓢水烧开煎十分钟后倒起来,再添一瓢水烧开煎十分钟倒起来;第三次也是如此,三次的药汁倒在一起,再重新倒进药渣了煮沸烧成三碗药汤,全部倒起来。
药渣丢掉,每次一碗,饭后半小时吃;记得,一副药只能吃一天,不能重复吃,我开的这种药只能煎四次,并且要煎四次药效才是最佳的。
恋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