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干果脯之类的能自然风干,注意避开岭南狂风暴雨、回南天等特殊情况即可,高温与阳光能缩短这一周期。
然它仍然受制于自然条件,换句话说,看天吃饭。
而蜜饯一事,则更是难了些,因它需糖渍。岭南道的石蜜虽然便宜,对一些人来讲仍然是高价奢侈品,过于昂贵,这就导致即便是有法子加工,也限定于部分人群。
江无眠所设想的是建造成熟的水果罐头加工作坊,白糖由师娘找人负责生产,由崖山商队购入,转而投入到水果作坊中。
摘来水果,经过挑捡,合格的入作坊内加工,这样一来能提供不少做工位子。
这也意味着一年四季都有得忙,有钱拿。
白楚寒注意力全然被师弟提到的保存日期吸引,他看了眼花瓶,一算日子,“船速快些,直运至京城也不成问题。”
在京中,南地水果一直紧俏,价格也不菲,皆因运输费用。
这提醒江无眠了,上回他借着建元帝的名声,卖了不少本地的货物,织造的绢纱、本地纸张、吃食等等,崖山商队大赚一笔。
这回应该也能。
水果罐头的售价显然不是对标普通人,类似皇亲国戚、权贵世家、富商巨贾、营中供应这类的,才是目标。
对他们而言,付出几个钱而已,就能向他人彰显自身人脉实力,成功压过他人一头。
若是能得建元帝张嘴夸奖,这东西身价还能继续上涨。
江无眠心底盘算,今年贡品是否能加上水果罐头。
一算时间,以当前的研制速度是不成的,回头加快研制速度,希望那日早些到来。
他二人讨论得如火如荼,另一边谢砚行还在研究江无眠拟出的公文,仔细看完后,谢砚行才舒缓了紧张心情。
他对江无眠道:“你这方案做的有意思,不过起码要三五十年的功夫,才能达到目的。”
江无眠的计划格外简陋,但另一方面讲,又非常详尽。一般人真不能像他一般脑洞大开,列出这等方法——主要是,以前各国这么干的都将之称为“质子”。
当然,与纯粹的“质子”不同,这是双方互相派遣使臣驻扎。
江无眠提出的计划很简单,互相交流肯定是先熟悉对方的语言文字学说,这方面大周有优势啊,各类经书子集讲义一起上。
若是能自上而下改变一二看法,达成兵不血刃发动改革的目的,自然是上上之策。
若是不成,收集当地经典传回国内,取其精华去其糟粕,以大周思想为指导,学之用之,也无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