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些人关在牢里,日日需要朝廷供应米粮、不事生产,反倒是累赘,倒不如赶到四川,当地既有了劳动力生产,您在民间也有了宽厚的声誉。
这个回答,真叫康熙意外。
你倒是有几分见识,都说到了点子上。
康熙看向大儿子的眼神里总算多了几分赞赏。
胤禔又扬起了笑脸,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,若是有尾巴的话,这会儿肯定摇得极为欢乐。
胤礽可就没那么高兴了,他原也是想的这个主意,没想到被大哥抢先说了,自己再说就是拾人牙慧,皇阿玛也会失望的。
他背着手,两只小手飞快揉搓着,企图想到更好的新对策。
可惜没有多的时间留给他了。
康熙的目光已经落在他身上,胤礽,你可有什么别的对策?
胤禔也看过来,笑意仍不收敛,彷佛在示威:我倒要瞧瞧弟弟你能想出什么好法子?
胤礽被他一激,还真想到一个好法子。
回阿玛,儿子有一计,但不知是否可行。
但说无妨。
得到允许,胤礽便开口了,阿玛,儿子以为只靠四川本地的百姓生养,极难恢复,只有借助外力。大哥刚才所说的是一种,但终究是杯水车薪。
儿子以为,阿玛该鼓励四川周边的省份人口迁入四川,从陕西、湖北、山东、江西、浙江等地迁徙过去。
康熙面色依旧柔和,但问得犀利,人家过得好好的,凭什么要背井离乡?叫你你愿意吗?
胤礽一哽,继续道:所以阿玛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,譬如减税,譬如譬如赠以土地田产为永业。
康熙瞳孔一缩,周身的气息都变得肃杀起来。
你是如何想到这个法子的?
胤礽吸吸气,虽然方才有被皇阿玛吓到,但仍要镇定答话。
儿子是听那几个山东考生谈论,山东文风盛,举人进士众多,名下能挂的免税田产也多,所以他们大肆屯田囤地。
而天下间除了山东,江南亦是如此,举人进士越多,百姓的田产越少,自然是渴望能分地的。
但山东、江西的地就那么一点,人口一年比一年多,哪里够分?只能去往别处了,而四川眼下就是那个合适的别处。
听完胤礽的分析,康熙心中倍感欣慰,不愧是他一眼相中、一手栽培出的太子,于只言片语中就能分析出重要的信息。
他伸出手想要摸摸胤礽的头,却发现孩子已经快到他肩膀了,便改为拍肩。
胤礽,你长大了啊。
可以为他分忧了。
阿玛,儿子的建议可行吗?胤礽跃跃欲试,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化为实际举措,干一点实事。
他可羡慕皇阿玛收到的那些来自民间的打油诗了。
不急,这事等回去后阿玛再与旁人商量。你要明白,咱们不是去市场决定买菜还是买肉的普通人,咱们的决定影响着许许多多的人,许多家庭的生计。明白吗?
胤礽点点头,儿子受教了。
胤禔看着前面亲密无间的父子俩,又没那么高兴了。
这回倒不是怨皇阿玛偏心,是埋怨自己技不如人,学识浅薄,更恼恨自己怎就眼皮子浅被一个说书的勾了心神。
他要是听了那些考生的言谈,是不是也能想出这样的主意?
父子几人继续往回走,却见前头被人围堵着,十分热闹。
康熙合上扇子,走,咱们去瞧瞧。
作者有话说:
第53章
康熙带着几人扎进了人群中,只见前头地上跪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,穿着麻衣、头戴白花,胸前挂着一个薄薄的木牌,上面写着四个大字,卖身葬父。
康熙才略有回转的心情又沉了下去,他没想到京城这样的地方还有这种事。
京城是一国首都、是最繁华的地方,不该也不能有这样的事。
他向边上的老者打听,这位老人家,那小姑娘是何缘故要卖身葬父?
老者将康熙打量一番,瞧他身上的衣料虽普通,可他肤色白皙、身材魁婲梧,一看就是殷实人家,想来是有些余钱能买下那姑娘的,便耐心同康熙解释。
那姑娘和她老爹本不是京城人,是从福建来的。福建今年闹旱灾,又有黑心商贾涨价,许多人没粮食吃,就离开了福建去投奔亲戚。
这父女俩也是来投奔亲戚的,到了才晓得那亲戚去年就病死了。这闺女的老爹本就千里奔波劳累,身子虚弱,又听到亲弟弟死了,大受打击,就一下没了。
哎,也是可怜人啊。
你若是有余钱,便买下这个姑娘,给她一口饭吃吧。
我们这些人家中光景不好,只是勉强糊口,养不起多余的人。
老者一番话,让康熙知晓了来龙去脉,也明白这些人并非不愿意帮那姑娘,实在是没能力帮助。
但让康熙最震惊的还是那个大消息,福建旱灾!何时发生的!都有灾民逃荒了,怎的没人告知他!
难道福建总督私自压下此事,隐瞒不报?
他怎么敢!
康熙怒火中烧,五指渐渐握紧,啪的一声,手上那把纸扇被他硬生生折断了。
老者听到动静,鄙视了的瞧了康熙一眼,年轻人,你不愿意帮忙就算了,何必拿扇子出气?
康熙同他拱手,老人家误会了,在下只是听闻此事有些震惊,并非不愿出手援助。
康熙转头朝梁九功吩咐道:梁管家,你去买一口棺材,帮这位姑娘安葬好她父亲,再帮她找找份活计干。
是,老爷。
那跪地上的姑娘听到康熙这话,便朝着他不住磕头,谢谢恩人谢谢恩人。
康熙将她扶起,拍了拍她的肩膀,往后就剩你一个人了,要好好活着,勿要让你爹担心。
他是人父,也是人子,既能体会那姑娘的心情,也能体会那姑娘老爹的心思。
梁九功领着那姑娘离开了,康熙的心情并没有好转,沉默着往皇宫的方向走去。
回宫的这段路不短,康熙的情绪也逐渐平复,将今日的遇到的事细细梳理,先前因为情绪激动疏忽的问题,也一一想起。
第一桩是四川的人口和土地问题。
一回宫,他便叫人取了四川近十年的奏报,人口、税收和科考情况。胤礽的法子虽好,但牵涉极大,他得好好琢磨。
第二桩是叫人去出去打探福建之事,另一面叫人去搜查福建上传的奏报是否有被扣留。
福建总督是个耿直的老头,他从前十分信任,不像是会隐瞒这种大事的人。
康熙不希望是自己看走了眼。
后面的结果证明他确实没看走眼,福建总督在去年十二月的时候就上了奏报,说明了旱灾请求朝廷放粮,但不知为何奏本一直被扣押着,没送到他面前。
康熙面无表情的看向跪地请罪的官员,声音冷若冰雪,既然早已收到福建奏报,为何不呈递上来?
那人一个劲磕头,臣有罪,臣只是瞧着那时候朝廷都在为云南大捷庆祝,不忍说出来扫兴,况且临近年关,皇上都准备封玺了,臣便想等年后在呈递。
实际上是他远在福建的小舅子,也是当地最大的米商,给他寄了信,让他再拖一会儿瞒一阵,到时挣的钱分他一半,他便没能拒绝诱惑,答应了小舅子的请求。
恋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