蓁蓁虽然只说了三个字,但舒舒觉罗氏耳尖,一下就听出她的音色变得喑哑了。
她心头缓缓生起怀疑,却不好开口问,思绪千回百转,只能委婉叮嘱,你身子还未养好,有些事可以再等等。
虽然知晓光线昏暗,额娘看不到自己的面色,但蓁蓁觉得自己脸上的热气太热了,额娘又那么通透,肯定能猜到。
只能继续生硬的说:女儿明白的,不会做糊涂事。
舒舒觉罗氏觉得女儿这会正难为情,便道:那我去瞧瞧十阿哥和三格格了,你若是累,就先歇着吧。
听到小十和三格格,蓁蓁把头又往枕头里钻了钻。
羞人啊。
作者有话说:
晚安~
明天双更,今天过节太累了
第61章
蓁蓁生产完不久,身子本就虚弱,再加上方才极度兴奋、精神消耗得厉害,这会没人了,便翻身过来,平躺在床上放松。
不一会儿,就因为困意上涌,闭上了双眼。
康熙就没她那么轻松了,他身强力壮,有心有力,却不得不压抑欲望,煎熬得很。
出了永寿宫,他便火急火燎的往乾清宫走,一入殿就吩咐人准备冷水淋浴。
梁九功守在外头,焦心得很。
虽说是三月天,比寒冬腊月暖和不少,但洗冷水澡还是不合适吧,得了风寒怎么办?
他实在无法理解皇上的行为,也不敢出言相劝,只能不住的踱步、叹气。
突然,他听到一道娇柔的声音。
梁公公。
梁九功循着声音望去,刹那间眼神一亮,彷佛看到了救星,快步迎上前。
奴才给宜妃娘娘请安。
他脸上都笑出褶子了,这宜妃娘娘来得真是及时,有了她,皇上也不必洗冷水澡为难自个了。
宜妃对着乾清宫的人一向温和。
公公免礼。听闻皇上自打回宫后便一直忙着处理政事,未曾放松片刻。我担心皇上身子吃不消,特意熬了八珍汤,打算送给皇上进补。有劳公公替我通传一下。
眼尾余光扫了一眼身旁丫鬟,对方会意,立马将一个小荷包送到梁九功手上。
这种事梁九功司空见惯,不动声色的将那荷包收下,娘娘稍等,奴才这就进去通传。
宜妃便耐心在外头等着。
她还是头一回做这邀宠的行径,颇为不自在。
她自承宠以来,还未被冷落过,每个月都能见到皇上两三次,可去年以来她先是怀孕,足足十个月不得宠幸,再是坐月子、皇上出关祭祖,又是两三月。屈指一算,她整整一年不曾侍寝了。
如今皇上回宫七八日了,却没传召过她一次,她心里难免有些慌张,只能学着那些低位份的小贵人来送汤邀宠。
没过多久,梁九功便从殿内走出来。
宜妃见他脸上笑眯眯的,精神一振,抬脚往前走,公公,皇上可是让我进去了?
梁九功面上笑意不减,温声道:劳娘娘久等了,实在不巧,皇上今夜要召见本届会试副考官陈廷敬大人,无法召见娘娘了。
宜妃笑意僵硬,这样啊政务要紧,我就不打搅皇上了。这盅八珍汤还请公公替我转交给皇上,最好是趁着温度合宜,尽早喝下。
梁九功接过八仙食盒,应下了此事,娘娘放心,奴才一定把这汤送进去。您也回宫吧,这更深露重的,容易着凉。您若是冻坏了身子,皇上可不得怪罪奴才没照顾好您?
梁九功这番还算关切的话,总算叫宜妃失落的情绪回暖了几分。
见宜妃走了,梁九功便拎着食盒再次入殿,康熙正好从浴室出来。
梁九功便问:皇上可要用些?
康熙皱皱眉,不了,朕先前才用过夜宵。留在那,待会儿陈廷敬来了,赏他吧。
说罢便进了书房处理政务。
约莫过了一个时辰,陈廷敬带着考卷走进乾清宫,一进去,梁九功便拉着他先去喝八珍汤,说是皇上的体恤。
陈廷敬抱着温热的汤盅,热泪盈眶。
皇上如今待臣下是越发体贴了啊。
他嘴里是美味,眼里是泪花,心中是感激。
喝完这汤,他浑身都热乎乎的,跟康熙说起这一届的会试情况,那叫一个尽心尽责、事无巨细,生怕自己说漏一个人,便叫朝廷缺了一个栋梁。
最后是康熙的耳朵受不了这番聒噪,让他先去南书房办差,自己要慢慢阅看考生卷子。
看了半宿,康熙的精神也有些疲倦,便进了内室歇息。
刚躺下,被窝还不算暖和,有一股凉意,他叹了口气,忽地就觉得有些孤寂。
若是边上有个温热香软的身子就好了。
他闭上眼,想着明日要处理的事项,渐渐有了睡意。
多年养成的习惯,让康熙在卯时一刻便醒来了。
梳洗过后,稍稍用了些茶水点心,便召来翰林学士为他讲解经史子集,待到辰时则前往乾清门见百官听政。
这是回宫后的第一回 大朝会,商榷的事情较多,结束得也有些晚,下朝时就到了用午膳的时间。
午膳后,他在罗汉榻上小睡了一会儿,醒来继续处理政事。
书案前一坐就是两个时辰,身子有些僵硬,他搁下笔,将手搭在扶手上,往后一靠,唤道:梁九功。
梁九功掀了帘子进来,见康熙不再出声,又是一副疲惫的样子,心神领会,立马将拂尘插在腰间,腾出双手为康熙捶打揉捏双肩。
康熙休憩了一刻,便睁眼叫停。
梁九功,你这双手越发粗糙了。
啊?
梁九功摊开手掌,左右翻看,他这双手哪里就粗糙了?不练武不写字,也没做过粗活,怎就粗糙了?
他哪里知道,康熙是将他的手与永寿宫的娘娘相比,那如何能比得过?
康熙到水银镜前,整了整衣裳,便朝殿外走去。
他要去上书房考察皇子们的学业。
上书房如今有六位汉人师傅。
胤礽是太子,所学的内容自然比其它皇子更精妙一些,所以是单独拜了李光地和张英为师,胤禔便另请了夫子。胤祉和胤禛几乎是同时入学的,便一同上课,夫子也一样。
除了汉人夫子外,还有两位传教士教他们西洋算学、天文和地理、音律知识,这些课程三日上一次,算是比较轻松的。
下午指导骑射的谙达,是每位皇子配备两位。
康熙到上书房,便是一间一间的巡察听课。
他在太子的教室里花费的时间最少,并非不上心,而是在外出巡时他未曾放松太子的课业,每日都要检查,十分清晰他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水平。
胤禔那里他考校了几个问题,答得不算出色,却也能说中几点。
在康熙心中,老大是习武的好苗子,是打算将他培养成战场上的骁将,所以对于学识这方面并不会有太高的要求。
到了胤祉和胤禛的教室里,康熙待的时间最长。
这俩兄弟年纪最小,刚入学没多久,康熙便离宫出巡,书信几日才到一封,抓得不严。兄弟俩玩心重,加上夫子不敢罚他们,就日渐松懈。
这回遇上康熙考校学问,兄弟俩大眼瞪小眼,一问三不知,把康熙气得不轻,夺过夫子手上的戒尺,狠狠的打了他俩一顿手心。
皇子们都是有伴读的,他们若是犯了错,夫子们便叫伴读替皇子受过,是以这皇子挨打,还是头一遭。
两个小人儿,一个刚满六岁,一个才五岁,哪里遭过这般酷刑,哇哇大哭起来,哭得隔壁和对面的人都能听到。
胤礽和胤禔都想过去劝解,奈何书房规矩严苛,不敢擅自出去,只能在心底为两位弟弟叹息。
康熙把胤祉和胤禛的手心都打肿了,才放下戒尺。
朕明日还会再来考校你们的学问,若还像今日这般,惩罚加倍。
两位小皇子闻言,眼中惊惧再甚,却死死咬着唇,不敢呜咽。
走吧,去骑射场,让朕瞧瞧你们的骑射功夫。
还有!
原以为今日的考校便到此为止,谁料还要考骑射!
胤祉和胤禛看着红肿的掌心,叫苦不迭,这样的手能拉开弓、能握住缰绳吗?
二人心中忏悔不止,皇阿玛儿臣错了,儿臣不敢再偷懒了
恋耽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