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着看 > 都市言情 > 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 > 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(41)

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(41)(1 / 2)

果然,到了骑射场,二人动作十分笨拙,频频出错,与胤礽、胤禔干脆利落、近乎完美的动作形成对比。不必旁人说什么,他二人就彷佛被人扇了巴掌,又羞又愧,不敢抬头、不敢去看皇阿玛。

但康熙可没心软,将胤礽和胤禔狠狠夸了一通,对着那俩小人只冷笑了两声,至于你们,朕羞于启齿。

兄弟二人霎时间眼泪簌簌而下,终是忍不住开口,皇阿玛,儿子知错了,儿子不敢再懈怠

康熙哼了一声,朝俩大儿子使了个眼色,便背着双手看似潇洒离去。

皇阿玛

胤祉哭着要去追。

胤礽拦下他,三弟,别追了。皇阿玛被你们俩伤透了心,正在气头上,你说什么都不会听的。

那怎么办啊?皇阿玛不要我这个儿子了吗?胤祉哭得更凶了。

胤禔非常有经验的安慰道:只要你好好学习,把功课赶上来,皇阿玛就会重新喜欢上你。

真的?

胤礽和胤禔同时点头,真的。

胤祉和胤禛俩小兄弟松了口气,还好还好,他们还有救。

二哥、大哥,你们教教弟弟好不好?

胤礽自是点头,皇阿玛走前给他递的那个眼色,不就是这个意思吗?只是陪了这俩,他今天就不能去永寿宫看小十和三妹妹了。

唉,面前这俩臭弟弟,真是不叫人放心。

先把你俩手上的伤口处理一下,不然还怎么握笔、拉弓?

胤礽和胤禔带着俩小萝卜头欲去太医院上药,才走几步,就撞上了梁九功。

奴才给太子请安,给诸位阿哥请安。皇上让奴才给两位小阿哥送金疮药。他从将小匣子递给胤礽。

他又看向胤祉和胤禛,叹了口气,貌似无奈道:两位小阿哥可莫要怨皇上,皇上心里也后悔着呢,不该对您二位下手那么狠。但当时见两位小阿哥的学识还不如伴读们,心中着实失望、气恼,这才失了手。

胤祉和胤禛早有悔恨意,这会儿听了梁九功的话,更是自责愧疚。

我们怎么会怨皇阿玛,书上说玉不琢不成器,皇阿玛也是为了我们好。还请公公替我们在皇阿玛面前美言几句,莫要叫皇阿玛为我们伤神。我们往后定然会勤奋读书的!

梁九功欣慰点头,适时的擦了擦眼角泪花。

两位阿哥放心,奴才一定会将您二位的话带到。这药,可赶紧用啊,可别留下疤痕。

再度看向胤礽,太子殿下,老奴告退。

去吧。

胤礽看着梁九功轻快的步伐,再看一脸悔恨、立志发愤向学的两位弟弟,轻轻摇头。

皇阿玛的套路可真多,一套一个准。

作者有话说:

二更会晚一点(朋友们明早再看吧)

第62章

康熙对进学的儿子严厉,对年幼的儿子就宽松许多,从上书房出来,便去东六宫探望其它小六、小七、小八和二格格几个孩子。

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任务,即使再忙、再多孩子,也不能冷落他们。

他少孤失怙,再加上皇考在世时偏心过甚,致使他至今都心有遗憾。他如今的勤勉,何尝不是一种较劲,希望自己做出一番成绩,百年后到了地下见皇考时,能扬眉吐气一番,证明自己比四皇弟那所谓的第一子强得多。

若有人知晓他的心思,许会说他小心眼,富有四海却还跟一个婴儿较劲,可那又怎样?他就是小心眼。缺失的父爱,这是他二十多年来唯一不能获得的东西,也是今生注定无法被补偿的,不管他活再久都不能再得到。

这是他心底的一道伤,平日里看似毫无痕迹,可每到年节祭拜先祖,面对皇考的画像,心底的伤痕便会悄悄开裂,生出一丝疼痛,随着血液在周身游走蔓延。

所以,他偏爱胤礽,却不会冷落其他的孩子,不希望别的孩子跟自己一样心有遗憾。

但因为小孩子容易夭折,康熙也不敢对这群两三岁的小萝卜头投入太多感情,见到他们,只说了一刻钟的话,放在怀中抱一抱、询问日常饮食、活动,再赏赐几个小玩意儿,便结束了。

回到乾清宫,康熙叫人上了一桌夜宵,用过后便去养心殿瞧瞧,看看工匠们有没有造出什么新鲜玩意儿。

华夏文明从商周以来,就不断革新各种技术,文化越发灿烂。但他敏锐的发现,从明末至今,发展似乎就停滞下来。

他希望自己的朝代也能如前人那般,不求比肩,但求有一技之长,所以设立造办处,聚集天下间最优秀的匠人,为的就是能有一个技术改进、革新创造,使造福百姓,更使他能流芳百世。

遗憾的是,看过一遍后,并未出现他期盼的东西。

他不禁有些怀疑,是否是自己插手太多、干预太多,限制了这些匠人们的发挥?

他听张诚和白晋说过,在他们的国家,皇帝不会对科学院有任何干涉、限制,任其发展,倒是叫那科学院搞得如火如荼、硕果累累,有几分百家争鸣的意味。

康熙背着手,眉心深拧,似不理解。

国王怎能对底下人不控制呢,他们就不怕贪官贪污款项?不怕白莲教那样的斜教妖言惑众、蛊惑人心,制造混乱吗?

可从结果上看,对方确实取得了更好的效果。

他一时难以抉择,罢了,还是再等等,看看其它传教士带来的消息。年初他把南怀仁擢升到工部任职后,南怀仁欣喜万分,又往故国写了好几封信,邀请故友来大清发展。

*

康熙走出养心殿,看一眼怀表已是申时三刻,可以去永寿宫了。他刚走到永寿门前,梁九功的徒弟魏珠就步伐匆匆的赶来。

奴才给皇上请安。皇上,曹侍卫回来了,正在乾清宫外等着。

康熙面上一喜,立马调转方向往乾清宫走,梁九功,你去永寿宫跟贵妃说一声,朕今晚有要事,就不过去了。

嗻~

魏珠口中的曹侍卫,便是曹寅,是康熙保母之子,亦是他的伴读,既是君臣也是友人,故而康熙极为信任此人。

曹寅精明能干,康熙惜才,不舍他在内廷耗费时光,遂将他调到六部任行走。

所谓行走,指的是临时调充到某个职务上、却暂无空缺的任职,亦是资历浅还需学习的意思。六部行走虽是小官,却能随意观摩学习六部中任何一部的事物,也不失为一种方便。

这回找粮食的事,曹寅也在其中,他去的地方是江南。他父亲在江宁任职多年,人脉极广,对他助益颇多。

传回好消息的人正是曹寅,难怪康熙这般急于见他。

康熙两步并作三步走,几个呼吸间便走回了乾清宫。

曹寅在殿门前看见他,立马跪下行礼,奴才叩见皇上,吾皇万岁万万岁。

他身后的两位老者,亦学着他的模样,下地行礼口呼万岁。

康熙看到那两位老者时,便已经明白了几分,这兴许就是那新粮食的种植户,他若要推广,定然离不了他们的指点。

曹寅办事真是越发妥贴了。

免礼平身,都随朕入殿。

谢皇上。

曹寅带着两位老人入殿,还有两担沉甸甸的箩筐。

康熙一看箩筐之物,坐不住了,指着那纺锤状的黄色物品问道,这便是那玉蜀黍?

回皇上,正是。一般来说,一颗苗能接一个果子,上面有四五百小粒,约有半斤。

这果子刚采下来时,用沸水煮熟,成人吃一两个便能饱腹,若是孩童一个即可。

皇上手里拿的这颗是去年秋天采摘的,早已干透,须得剥下来用石磨碾成粉,熬制成玉蜀糊糊再食用。

曹寅的解释虽然详细,但并未能完全解答康熙的疑问,他继续追问,那一亩地能种多少颗苗子?多少日成熟?要施肥几次?

曹寅有些犹豫,似在回忆,康熙便直接看向老者,老人家,你们来说。

最新小说: 误摘高岭之花后我遁了 离婚后,全员火葬场[恋综] 反派全家崽崽控 穿成豪门亲妈我哈哈哈哈哈哈 重生之神级奶爸 嚣张嫡女娶进门,残疾世子有福了 有妖气的游戏 带着淘宝去种田 从杀猪开始的逆袭 在第六次失恋前